南京街头的和服 讨论不止于“合不合适”

日期:03-22 来源:未知

 一个春日的下午,南京古鸡鸣寺门口,一名女子身着和服,在盛开的樱花树下拍照。一名路过的游客看到这一场景,觉得“穿和服在南京游玩这种行为,多少有些不尊重历史,伤风败俗”,便向景区巡逻员反映了这一情况,还拨打了政务服务热线12345。


  这名游客说,巡逻员接到投诉后,表示“这个只能从道德上进行谴责,毕竟是穿衣自由”。

  相比景区工作人员谨慎的表述,网民对此事的观点,两极分化明显。有人认为,和服不是军国主义服饰,也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,在正常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中时有出现,既然是穿衣自由,在道德上也没什么好谴责的。也有人认为,南京曾饱受侵华日军蹂躏,死难同胞数十万之多,在这样一座具有特殊历史记忆的城市里,身着日本传统服饰旅游,不是穿衣自由的范畴,而应被明令禁止。

  客观而言,清明节将至,在祭奠英烈、缅怀逝者的氛围中,出现在南京街头的日式装束,确实可能伤害部分民众的个人情感。有人对这类现象提出批评、表达不满,也是很正常的事。然而,这起事件的争议点在于:当个人的穿衣选择与旁人的心情感受发生碰撞时,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更恰当的?公权力又该如何为此类冲突合理划界?

  回到南京古鸡鸣寺这起事件的情境中,不妨试想:如果是我们对那名和服女子不满,可以怎么做?在收到巡逻员的回复之后,或许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她谈谈?询问她是否有穿和服拍照的必要理由,提醒她这种做法可能引发争议、让其他民众的心情受到伤害。如果交流未能取得预期效果,心里又迈不过这道坎儿,我们也可以对此类做法提出质疑,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。需要指出的是,无论对这名女子有多不满,当事人在采取实际行动时都应严守法律,切不可因为一时激愤,做出侮辱对方人格、泄露对方隐私的事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社会矛盾可能会变成法律矛盾,闹得一地鸡毛、两败俱伤。

  在现实中,发起投诉的游客并未在现场挑起争端,虽然发布了视频,但至少没有拍到对方正脸。从这个角度看,这起事件在引发讨论的同时没有“失控”,算得上是一件幸事。不过,针对“有人穿和服”这样的事,是否有必要拨打12345,也是一个值得说道说道的问题。

  从政府施政理念上看,12345当然人人可打,先不谈市民反映的问题是否在政府职能范围之内,只要市民在主观上有这个意愿,就有权表达自己的诉求。不过,从实用主义的视角出发,我们必须承认,政府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。能否把有限的行政工作容量用在最紧要的“刀刃上”,决定着社会的整体福祉是高是低。在疫情期间,很多人都体会过,关键时刻的一通12345电话,可能拯救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生命。即便在平时,大多数城市的12345也都处于“满负荷运转”状态。

  面对这些事实,我们在拨打12345寻求政府行动时,最好还是提前想一想:这件事适不适合由政府处理?又有多强的迫切性需要政府来管?相比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工程隐患、影响民众生活的刺耳噪音、让人办不成事的陈规懒政……“有一个人在街上穿和服”这样的个案,未必是政府最该马上去处理的当务之急。当然,如果有人穿着侵华日军军服招摇过市,那政府一定要管,不仅要管,还要严肃追究涉事人员的法律责任——事件的严重程度不同,自然有不同对策,不可混为一谈。

  在认识到“和服争议”并非法律、政策问题的基础上,社会可以讨论,像和服这种带有浓重日本文化色彩的事物,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出现,什么情况下不宜出现?我想,大多数人都会认同:国人在日料店、日漫展里穿和服,肯定没问题,在烈士陵园、抗战纪念馆穿和服,肯定不合适。

 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,更多场合判断标准相对模糊,但也并非没有原则可循。譬如说,在某些全民共知、社会意义重大的特殊日期,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,穿和服出门,肯定会引发公众负面感受。而在其他情况下,如果我们能够判断,一个穿和服出门的人有Cosplay、拍照等正常动机,而非故意“挑事”,那么就算有人会感到不适,也不宜太过上纲上线。

  毕竟,中日关系正常化后,两国有大量的文化、经贸交流。日本品牌的工业制品、日本制作的文化产品……在很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已司空见惯,有些品牌与内容和中国方面还有长期、稳定、互利的合作。对南京这座城市而言,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永远不能磨灭,但这并不影响南京成为一座国际化大城市,接纳与日本军国主义无涉的日本事物进来。不过,人心都是肉长的,对中国人而言,14年抗战留下的历史伤痕至今仍会不时作痛。个人当然有法律许可范围内的自由,但在法律的标准之上,每个人在行事时,最好还是多考虑考虑人文、社会范畴的价值判断,对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有所体察,这样既能让社会更加和谐,也能免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
上一篇:沙尘来了!北京升级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 北风劲吹阵风可达7级
下一篇:300多天后,她们还是没等到造黄谣者的道歉

联系我们:侦邦网